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,其特征为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。骨强度取决于骨密度与骨质量。

 

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

正常骨量:骨密度在-1.0SD以内 (T score>-1.0)

骨量减少:骨密度介于-1.0-2.5SD之间 (-1.0>T score>-2.5)

骨质疏松:骨密度<-2.5SD (T score<2.5)

严重的骨质疏松:骨密度<-2.5SD合并脆性骨折

T score= 受检者的骨密度-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均值

青年人骨峰值测量的标准差

 

骨质疏松症的分类

1.原发性骨质疏松症

     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: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-10

     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: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

      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

2.继发性骨质疏松症(最危险的病因是恶性肿瘤,最常见的是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)

       药物:糖皮质激素激素、甲状腺素、肝素、抗惊厥药      

内分泌疾病:甲亢、甲旁亢、糖尿病、库欣综合征、垂体或性腺功能减退

       慢性肾病

       胃肠道和肝脏疾病:吸收不良综合征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、慢性胰腺疾病、慢性肝脏疾患、营养不良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。

       风湿免疫病: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干燥综合征、

皮肌炎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。

       肿瘤:白血病、骨髓瘤、淋巴瘤、转移瘤

物理因素 (失重,长期卧床,瘫痪)

 

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

    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

骨痛:腰背酸、疼痛

体型改变:身高缩短,骨骼畸形

功能障碍:活动受限

骨折:常见椎体、桡骨远端、髋部、肱骨外科颈骨折

继发性骨质疏松还可有原发病表现
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
友情链接: 滨医附院 滨州医学院 内分泌科专家出诊表 办公OA 滨医图书馆